语,脑海中浮现八字——卖友求书,多卖多得。
常岁宁坐回自己的位置后,又随口感叹道:“……先生愿意将这些旧友引荐于我,而非徐正业,可见先生待我之心,已远胜过昔日待徐正业。”
骆观临很是看不得她这幅自得的模样,不冷不热地道:“也向徐正业引荐过,只是彼时前去投奔徐正业者甚多,他未有十分放在心上罢了。”
常岁宁“噢”了一声,却也没有自作多情的尴尬与羞愧,而是道:“可见徐正业并非伯乐,他们与徐正业注定无缘,唯有与我才是天定的缘分,正如我与先生这般。”
骆观临:“……刺史大人这张嘴还真是应对自如,从不令自己陷入被动之地。”
常岁宁一笑:“先生慧眼,很擅长发现我的优点。”
骆观临嗤笑两声,不再与她做口舌之争,但心中却又不得不承认,这个看似满嘴诳语的少年女郎,城府远比表面看来要深。
她从不对他有半分厉色,无论他言辞如何刻薄,她都总能以玩笑化解,避免与他争执的同时,又不会让话题偏离她的掌控……起初他尚且不以为意,但随着相处久了,却不免逐渐意识到,单是此一点,便不是寻常人能够做得到的。
在他面前,她简直像是个没有半点脾气的人。
可事实果真如此吗?
他并非没见过她提刀的模样,甚至徐正业的头颅就是她亲自斩下的。
她绝不是个真正意义上好脾气的人,但她却能做到长久地维持住这幅好脾气的面孔与心态,时常叫人根本分不清真假……这份自如的掌控力,便是当初的徐正业也做不到,说是他平生仅见亦不为过。
他时常觉得她根本不像是一个十七岁的女郎。
若说经历造就不出这样的她,那么便只能用天生奇才来解释了。
这些时日所见,骆观临已不得不承认,这的确是一位罕见的少年奇才。
她来江都,不是任性胡闹,一时起意,她是在认真扎实地做事,虽然她的举措往往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,却又皆能如她所言——她无愧江都。
也是因此,他才会下定决心举荐那些亟需安身之处的旧友。